学院概况
临床与康复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学院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贵州省立医事职业学校设立的医士科,历经岁月更迭,2018年,在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时期,成立临床系,2023年,学校成功转设职业本科,学院应运而生,成为学校首批设立的二级教学单位。自此,学院开启了发展新篇章。七十余载风雨兼程,学院始终紧跟时代变革步伐,在高层次、高素质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康养产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开设专业
学院锚定医康养办学特色,深度对接康复医疗产业链,构建起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学院开设涵盖高职本科与专科的多元专业,其中高职本科设有康复治疗、儿童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具技术、言语听觉治疗技术等专业;高职专科开设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学院是目前教育部颁布的康复治疗类专业全部开设的唯一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凭借优质的教学质量与行业影响力,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儿童康复治疗专业更是以全国职业本科唯一开设的独特地位,填补领域空白,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在全国职业本科大学中,学院凭借完整的康复治疗类专业设置、庞大的办学规模以及优质的教学条件,构筑起显著优势,已然成为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持续为康养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三、平台基地
学院围绕康复与临床两大专业领域,以“产学研用”为导向,以“数智融合中西并重,岗课赛证研创融通”的思路,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深入合作,在校内建设国家级省域急救培训基地、国家级康复治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智能康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OSCE考站等教科研平台5个,平台面积近5000㎡,仪器设备总值超4000余万元,开展实训项目180余项。学院已建有省内外实习基地30余家,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了实习、就业一体化。
四、社会服务
学院依托国家级省域急救培训基地等校内平台,为相关医疗机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保健按摩师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中医康复、现代康复、临床等专业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超5000人次。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四百工程”,由博士、教授等牵头,组建中医美容、微纳米药物与生物探针等科研服务团队,已积极与贵州项目云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4个,发表论文30余篇,形成科研成果14项,切实为产业发展,企业升级赋能增效。
五、特色与创新
1.建成全国首个“儿童+成人+老年”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治疗专业群
学院围绕“儿童+成人+老年”全生命周期,对接康复产业链与儿童保健、成人康复、产后恢复、老年照护、康复辅具制作等岗位群,率先建成了以康复治疗专业为核心,儿童康复治疗专业和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业为两翼的全生命周期康复治疗专业群。
2.建成“双元联合,双赛联动、三段递进”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各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双元”合作,共建基地、共组团队、共育人才。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持续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优异,成效显著。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