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研室定位
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专业教研室,康复辅具教研室致力于将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业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打造成具有康养特色的专业方向,结合学校在康养领域的优势,培养聚焦于为老年人群、残疾人群等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将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完美结合的中医康复技术技能型人才。
2.核心团队
康复辅具教研室现有校内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人。本教研室结构来源广泛、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教学科研队伍。
3.教学特色(教学资源)
(1)完善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康复辅助器具技术毕业生能够在康复辅具生产企业、康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领域,从事康复辅具的研发、适配、评估、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中医康复技术毕业生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养老机构、中医服务类企业等领域,从事各项中医康复治疗及养生服务等工作。
(2)优化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针对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业,优化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康复医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如康复辅具原理与实践、康复辅具服务组织与管理、康复辅具设计与加工等,以及实践课程如康复辅具适配实训、生产实习等。针对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优化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如经络与腧穴、中医诊断、推拿治疗技术等,以及实践课程如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实训、中医康复治疗项目实习等。
(3)强化实践教学:依托学校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康复治疗实训基地、省级高水平康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结合实训室HealthyVcan智能管理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深圳华鹊景等公司合作开发康复治疗虚拟仿真学习资源,打破学生专业实训时空限制。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仁济医院、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贵州医院、贵州省康复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研方向
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目前参与数10项省级及市级课题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围绕康复工程和中医康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康复工程方面涵盖康复辅具新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老年人康复护理的优化策略等方面,旨在通过科研创新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方面涵盖将传统中医治疗技术推广到康复医学中,旨在将中医康复治疗应用及原理通过探究在推动康复中西结合中提供有利资源。
5.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
发挥教研室的专业优势,与企业合作为社会提供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咨询、评估、适配等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康复辅具的研发和创新,推动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此外,还通过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合作面向社区、村居等地开展“三下乡”中医康复义诊,提高对公众的社会服务性。
6.联系方式
地址: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四教学楼306
邮箱:20090087@QQ.COM